2018年10月12日下午,《国际关系史》专题研讨会在151amjs澳金沙门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听取学界专家对刘德斌教授主编的《国际关系史》教材第2版的意见,并就当前形势下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学理构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来自北京大学的王立新教授、同济大学的李滨教授、南京大学的郑先武教授和暨南大学的张云副教授等应邀参会。151amjs澳金沙门世界史系主任任东波教授、《史学集刊》常务副主编宋鸥教授以及来自文学院、金沙的数十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金沙院长刘德斌教授主持。
在座谈会发言环节中,王立新教授认为国际关系学科和世界历史学科是相互借鉴、滋养、促进的关系。国际关系学从世界历史中汲取营养,因此国际关系研究要有历史的眼光,要从长时段的视野看待发展形势。同时王立新教授指出当今国际关系学科存在重大问题研究和国际关系宏观思考不足的问题。李滨教授指出历史学是所有学科的资料库和实验室,国际关系学运用历史学的模式分为很多种,其中历史社会学模式将二者结合地较为融洽。郑先武教授认为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融通之道是观念基础和规范路径。历史学和国际关系融通的基础是建立历史主义世界观。张云副教授提议建立国际关系史的数据库和规范性词条,他特别指出英国学派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任东波教授和王文奇副教授对于以上四位教授的发言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任东波教授指出历史学和国际关系这两个学科的关系是有弹性的,并就国际关系史的叙事模式进行了阐释。王文奇副教授提出要突破欧洲中心论,在中西二元对立中找到二元互动的多元性,同时要警惕在研究中先验性的设定目标。
发言环节后,各位教授就现场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的关系、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现实关怀等问题做了精彩互动。
撰稿人:刘丹丹